《误杀》 悬疑推理是“术”,道德选择才是“道”
李维杰一家人。
【聚光灯】
对于国产翻拍电影,只要不是水土不服地生搬硬抄、粗制滥造,我们大可不必嗤之以鼻、谈之色变。因为即便是同一个剧本,即便有珠玉在前的压力,不同导演、不同创作团队的重新建构与创新诠释,也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于经典的冲击和惊喜。而最近上映的《误杀》翻拍自印度电影《误杀瞒天记》,无论是在剧情改编、细节把握、演员水准,还是在价值观塑造上,都有不俗表现。
比原版改编得更具张力
《误杀》确实是个好故事。正派男主为了保护家庭掩埋尸体遮盖真相,反派女局长为了保护家庭不顾一切全力查案,两个家庭、两种阶层围绕同一个案件展开了“猫鼠游戏”式的殊死较量。在《误杀》中,原版电影中的精髓部分得到了很好的继承,导演延续了原版在镜头语言上的鲜明特点,大量运用阴冷色调和时空交错的蒙太奇交叉剪辑手法,同时又对剧情进行了合理改编,在制造紧张悬念和呈现绝妙反转之间切换自如。
《误杀》最主要的改动体现在剧情的叙事节奏和戏剧张力上。在叙事节奏方面,印度电影动辄三四个小时,对于追求紧张节奏的悬疑探案类电影并不是件好事。而国产版没有片长包袱束缚,在剧情编排和铺陈上更灵活。导演删除了原版中与主要剧情无关的冗长生活画面,使故事节奏更紧凑干练。而在戏剧张力方面,《误杀》对原版剧情的几个改动很有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感觉。
第一处改动是拉韫(陈冲饰)出场,一桩悬疑谋杀案的侦破把拉韫精明强干的风格刻画得淋漓尽致,这样的铺垫比原版直接出场更能反衬出后面剧情的对抗强度。第二处是对矛盾的升级处理,把原版故事的偷拍洗澡升级为下药迷奸,男主一家的案发动机更有说服力。第三处是将印度版“听经”改为“看泰拳”,导演将泰拳擂台上的武打镜头与“富二代”殴打阿玉母女的镜头交叉剪辑,既与故事发生地呼应,又增加了对抗性。三处改动一步步将故事推向高潮。
“羊”的意象贯穿始终
虽然是新人导演,但片中使用镜头语言进行辅助叙事的意识也很到位。相信很多观众对拉韫在警察局威逼李维杰(肖央饰)小女儿“安安”招供那一幕印象深刻。在背光处理下,警察局长把巨大的黑暗阴影慢慢压在小女孩“安安”身上,加之俯拍和仰拍镜头切换,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压迫,使观众与剧情迅速产生了共情,仿佛自己也即将被黑影吞噬,整个人不自觉地想往座椅蜷缩。
同样精彩的还有大雨中开棺起尸那幕,导演大段运用慢镜头,雨水的下坠、人群的愤怒、家人的绝望、坏警察的嚣张、男主的若有所思、局长的不顾一切都在镜头处理下被静止、放大,慢镜头反而加速了剧情节奏,有力塑造了悬疑氛围,在镜头回到正常倍速的那一刻,谜底揭晓,男主在大雨和众人见证下,完成了最后一击。
而“羊”在电影中的多次出现,可以理解为编剧对本片内涵的一次符号化呈现,是另一种镜头语言。笔者印象最深的有四次,从开始羊群在湖边看到男主抛车,寓意知道男主有罪;到在袭警事件中,羊被坏警察打死,寓意代替男主受罚;再到高潮部分开棺起尸,尸体被替换成上次中弹的羊尸体,寓意帮助男主掩盖真相;最后男主自首,寺庙钟声响起,欢快的活羊重新出现,寓意男主已放下心结。
“羊”的意象贯穿全片,一方面与《误杀》的英文片名《Sheep Without a Shepherd》(直译过来就是“没有牧羊人的羊”)形成和呼应;另一方面也寓意当地治安环境,羊群祈求平平安安吃草、过日子,而当当权者(牧羊人)不再保护羊群,反而变成屠夫,羊群只能奋起反抗。
家庭对比体现道德选择
有珠玉在前,一部翻拍电影想要在观众心中占有一席之地,必须在故事外给人新的触动和启发。显然,悬疑推理只是《误杀》的“术”,道德选择才是编剧和导演在“道”一面的价值观表达。
在这个因为“误杀”而起的故事里,两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家庭迫不得已展开殊死较量,这种较量既体现在阶层地位的不对等上,更体现在为人父母价值观的不对等。“富二代”素察的父亲有权有势,却忙于政治斗争,从未尽到父亲的责任;反观男主,经济收入一般,但孩子出事,他的第一选择是挺身而出,“挡在全家人前面”。可见,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关爱与保护与金钱权势无关,而与价值选择有关。